2023印刷业大会 | 上海印刷业数字化贯通水平调研
时间:2023-08-10来源:中宣部印刷发行局
为引领推动印刷全行业“学思想、明方向、破难题、促发展”,2023年7月27日下午至28日,2023中国印刷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主题是“塑造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大会同期,典型案例交流发言于2023年7月28日上午在济南舜耕山庄举办,有关地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骨干企业、产业链有关机构,围绕强信心稳增长和贯彻落实规划开展了交流研讨。
以下为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分享的主题为《上海印刷业数字化贯通水平判断及启示》的演讲内容。
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
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联合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开展了上海印刷业数字化水平的全面评测和案例调研,这也是全国印刷业首次在省级层面开展数字化主题的行业调研活动。
数字化是印刷业“四化”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数字化贯通则是赋能印刷业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内涵。调研组结合上海印刷业的特点和实际,开展印刷业数字化贯通案例研究与实践调研课题,旨在通过对上海印刷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摸底和案例梳理,进一步提出探索印刷业数字化贯通路径的实施意见。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由“面上评测”和“点上调研”两部分组成。“面上评测”是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考察印刷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共有712家企业(有效样本)参加,分析样本508个(产值300万元以上样本企业)。
在“面上评测”环节,调研组参考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制定了评测表,结合印刷业的产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并赋予分值。近年来上海印刷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减少,目前总计大约2300多家,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过渡。本次调研利用9天时间,动员700多家企业参与,覆盖率达到30.87%,体现出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
为了保证答题质量,调研组要求各企业主要经营者、数字化或信息化建设主要负责人共同完成问卷填写;为了摸清摸细数字化建设情况,要求各集团公司以单体工厂为单位分别填报。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还进行了“点上调研”,选定上海中华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上海艾录包装股份等12家代表性企业,做深度访谈与现场调研。
二、六点判断与思考
1.总体判断
总体而言,上海印刷企业数字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少量企业大幅领先,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与数字化建设水平强相关。
“面上评测”的分值评估共分为三个档位:20-40分是初始起步期、40-60分是单点尝试期、60-80分是全面建设期。508家有效样本企业的平均分为19.73分,其中108家企业处于初始起步期,占比21.26%;53家企业处于单点尝试期,占比10.43%;18家企业处于全面建设期,占比3.54%;此外还有64.76%的企业尚未开始数字化建设。
从企业规模来看,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数字化水平大幅领先,评测分值为34.08。从企业性质来看,三资企业数字化水平分值最高,为26.86分;国有企业次之,为24.80分。从业务类型来看,各样本企业的评测分值比较接近,其中出版物印刷最高,为21.64分,但高分值优秀的样本,则多来自于包装装潢印刷领域。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上海的部分印刷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流程建设,并在部分功能、部分场景中实现数字化管理,还有少数企业打通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贯通,基本做到了全部主营业务的数字化管控。
2.数字化基础设施判断
调研样本企业的数字化整体设施投入较好,数据获取、数据分享、设备联网、企业上云、网络安全保障等能力仍需加强。
比如在设备设施方面,数字化设备覆盖率为49.41%;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过4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5.5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于30%的企业占比为25.39%;通过云平台等形式,实现业务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占比为40.55%。
就数据资源而言,在企业实现自动/半自动采集数据的业务环节中,占比最高的选项为生产管控,达到38.39%。其余依次为财务、采购、销售、质量控制、设备管理、厂内仓储配送、研发设计、人力、厂外物流。
3%的企业覆盖了全部的业务过程、实现了数字贯通,而约37%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各个数据的整合汇聚和分析应用。
3.数字化经营判断
总体上看,上海印刷企业的数字化经营普遍以现实需求为驱动,分模块、分阶段建设特征明显。印刷企业面向的某个行业或领域往往有许多特别的要求,会倒逼其加强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经营涉及很多环节,以生产管控环节为例,43.70%的企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排产排程数字化;46.06%的企业实现了设备、工序、生产线、车间不同层级的生产过程监控;27.95%的企业实现了不同特点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30.51%的企业实现不同目标的数字化质量控制。
4.数字化管理判断
在管理机制、人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已有部分标杆企业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仍需进一步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战略规划方面,27.17%的企业有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需求;9.84%的企业已经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明确的目标;9.45%的企业进一步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7.68%的企业已基于战略规划开展业务模式和管理决策方式的变革实践。
在管理机制方面,28.15%的企业设立了数字化组织、建立了管理制度。其中19.09%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数字化人员岗位或部门;15.3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相关制度规范;5.31%的企业为数字化人才设立了专门的绩效薪酬体系;4.92%的企业对数字化收支单独建账核算。
在人才建设方面,26.57%的企业对主要决策人员进行了数字化相关内容培训,大约两成的企业对信息化部门员工和业务部门员工进行了培训。由此可知,除了与数字化建设直接相关的部门,其他部门的人员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企业规模与建设进程不同,数字化投入普遍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个别企业投入在千万元级别。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大于5%的企业占比2.95%,大于1%的企业占比21.06%。
5.数字化成效判断
调研发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价值效益与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印刷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正向作用显著。
企业数字化成效的评价以产品合格率、人均营收、营收利润率为基础,建立分级赋值模型,统计“未数字化建设”到“全面建设期”四个不同周期。经历整个全周期之后,样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均值由1.55提升至2.55,生产效率均值由2.68提升至3.36,价值效益均值由0.62提升至1.44,整体呈逐步递增态势。
6.数字化难点与期望判断
我们发现样本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难点广泛存在,助力需求较为迫切。近50%的企业存在缺少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转型资金的困境;33%企业表示缺少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不清楚转型的切入点;约30%的企业表示缺少实施方法论和可学习的行业标杆;25%的企业不清楚如何选择数字化软件、硬件、系统供应商,而且缺乏与供应商有效交互、有效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能力。
谈到对于未来的期望,77.17%的企业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多家企业特别注明希望得到专项资金支持;66.14%的企业希望得到培训服务;51.38%的企业希望得到咨询服务;37.2%的企业希望得到推广推介宣传。
三、未来努力方向
在上海印刷业数字化贯通水平调研完成之后,我认为下一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深度展现
在实施面上测评的同时,调研组对等12家企业进行了点上深度访谈及现场调研。虽然这些企业的类型、业务,以及数字化阶段各有不同,数字化建设的亮点和优势也各有特色,但在数字化的成功推进上仍然有共性的经验。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12家企业在规模上有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也有年产值4000万元的快印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在3亿-5亿元之间;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均有,股份制企业最多,占比50%;从业务类型来看,2家为出版物印刷企业,8家为包装印刷企业,1家为专营数字印刷企业,1家为制版企业;从经营时长来看,有的企业已耕耘印刷市场20年以上,也有成立仅10年的快速成长企业。
12家调研企业无疑是上海的先行者,已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建设阶段,有些企业还获得了相应荣誉与认定。例如在2023年2月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2022年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名单》中,紫丹食品包装的食品纸包装智能工厂、上海艾录包装的软体包装智能工厂荣列其中;在2022年度青浦区智能工厂名单中,上海慧雄包装、上海中华商务成功入选。
除了这12家调研企业之外,上海还有很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所探索的优秀企业。我们会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办的全印展上,为大家展示更多的企业示范案例。
2.拓展建议
样本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若能以上海样本为起点,在更多的地区、更大的范围实施,形成全国印刷业数字化工作深化推进的“测评表”“元数据”“案例库”,成为“智囊团”,相信会对本地区及全国印刷业发展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和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非常融洽,他们的调研团队非常专业且认真。所以如果全国其他地区的行业组织者或管理者有意向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可以多与科印传媒沟通了解具体做法。
3.主动请战、接榜挂帅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形象地比喻为“育珠、串链、结网”,即培育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产业链,打造数字化生态。上海印刷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先行企业打通内部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贯通,基本做到主营业务数字化管控,成为印刷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标杆企业。
根据《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和《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上海致力于成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创新高地的龙头,引领印刷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以及建设印刷机械制造创新基地;同时建设印刷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印刷业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因此,上海期望能成为印刷业数字化建设的先行性地区,主动请战、接榜挂帅,为长三角地区起到示范作用。